积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热情,推动着中国港口企业纷纷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在日趋频密的中外港口合作中,不仅出现了参股、参建、控股收购、委托经营、租借、缔结友好港等多种形式,而且海外码头的规模和布局也不断得以突破。中国港口企业的资金、人才、管理、技术优势正在一步步夯实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
布局欧洲港口再得一子
“一带一路”海上是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建立起安全有效的运输大通道,因此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港口的每一次重要合作都备受高层重视。11月14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见证下,中远集团董事长马泽华、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和中投公司副总经理张勍一同代表中方联合体与土耳其Fiba集团签署了《伊斯坦布尔Kumport港口项目交割协议》。Kumport码头是土耳其第三大集装箱码头、第一大私营码头,位于黑海门户和欧洲与亚洲的战略枢纽,其集装箱吞吐能力184万标准箱,可进一步扩建至350万标准箱。在9月份,中远、招商、中投三方联合以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该码头65%股权。
从地理位置看,扼守土耳其海峡的Kumport码头比此前中远太平洋(601099)获得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上港集团(600018)获得25年运营权的以色列海法湾新港更具有战略意义,而且合作模式上也较其他海外投建港口有新变化。作为国际化最早的两家中资码头企业,中远太平洋与招商局国际一般都是各自拓展在海外的码头网络,此次携手合作,足见该码头的重要性;同时中投海外直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参与,在其他港口项目中也少见。业内人士认为,为获得在“一带一路”沿线港口、物流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战略性投资机会,国家主权基金和企业资本组成联合体,不失为一种稳妥的发展策略,这也有助于降低港口企业对风险的担忧。这是否会成为港口海外投资的常用模式,值得关注。
事实上,中国企业出手海外码头不仅明显加速,而且表现出更偏好获得码头实际运营权。记者简单梳理发现,目前中国企业已经在地中海地区获得以色列第一大港海法湾新港与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运营权。在澳大利亚,招商局集团和中国岚桥集团先后获得全球最大煤炭出口港新州纽卡斯尔港和达尔文港运营权,租期均接近100年。在亚洲,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斯里兰卡的科伦坡港口城、缅甸皎漂港都由中国企业在投建,在东部非洲,还有坦桑尼亚的巴加莫约港和埃塞俄比亚的吉布提港。而且这些已经开始运营的码头均取得增长,以招商国际为例,2015年中报显示,该公司海外项目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95万标箱,同比增长20.4%。其中斯里兰卡CICT码头大幅增长1.4倍,上半年完成67万标箱。
从友好港起步国际化
然而,对于中国大部分港口企业来说,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进行海外投资是今年开始的一个新课题,渠道和经验都还较少。目前国内港口大多采取的策略还是围绕“海上丝绸之路”沿线12个国家的15个港口,在缔结友好港关系的港口中,主动寻找、分析具有合作潜力的项目,分时间、分步骤、有层次地推进合作,通过管理输出、合资合作,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
据媒体消息,11月20日~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对马来西亚进行正式访问,被称为“海丝”重要驿站的马来西亚巴生港近来可谓是“颜值”爆棚,仅11月初的一个星期内,太仓港、北部湾港(000582)、深圳港、海口、连云港(601008)5个港口就争相宣布与巴生港建立友好港关系,而此巴生港的“朋友圈”里早已囊括了宁波、上海、天津、福州、厦门、广州这7大港口。从已经签署的友好港合作备忘录看,各家合作内容几乎相同,都是要在港口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环境保护、信息技术、人员培训及港口保安等方面展开交流与合作。很明显,谁可以获得更进一步的“实质性”内容,还有一个“赛马”的过程。目前马来西亚正在巴生西港投资18亿林吉特扩建两个集装箱码头,预计到2019年完工后,可以使集装箱处理能力达1650万标箱。
青岛港算是积极广结源的一个代表。今年以来,该港先后在亚洲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柬埔寨西哈努克港、马来西亚关丹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建立友好港口关系,在欧洲分别与法国布雷斯特港、与土耳其阿卡斯控股集团所属马普特港之间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其11月3日又宣布将与马士基码头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运营管理意大利瓦多利古雷港集装箱码头和冷藏码头。看来,青岛港距离收获国际化进程中的首个海外码头合资项目,也不远了。
来源:烟台港